認識我的肌膚
如何分辨乾性肌膚與缺水肌膚的差異?
乾性至極乾性肌膚的第一個徵象,就是臉部與身體肌膚會感覺不適,特別是在泡澡或淋浴後。不適感可能包括緊繃、僵硬、脫屑等。這種滋潤度不足的肌膚,皮膚屏障功能無法發揮作用。乾燥肌跟缺水肌不同;缺水肌膚通常是一種短暫的狀態,您可以在這裡瞭解更多。(連結至缺水肌膚單元)
認識我的肌膚
乾性至極乾性肌膚的第一個徵象,就是臉部與身體肌膚會感覺不適,特別是在泡澡或淋浴後。不適感可能包括緊繃、僵硬、脫屑等。這種滋潤度不足的肌膚,皮膚屏障功能無法發揮作用。乾燥肌跟缺水肌不同;缺水肌膚通常是一種短暫的狀態,您可以在這裡瞭解更多。(連結至缺水肌膚單元)
乾性肌膚首先是由感覺來決定,感覺乾燥、緊繃,可能還有粗糙,並認為使用適合的產品感到舒緩。這些症狀有時會伴隨著搔癢與灼熱感。
不過,醫師根據以下客觀標準判定肌膚是否有乾燥症 (xerosis),包括:外觀暗沉、特定脫屑的臨床皮膚徵象、乾裂,有時還會有發炎與缺乏彈性。
在乾性肌膚上,肌膚表面不平整的狀況,看起來更平顯。乾性肌膚提供適合形成濕疹的環境,特別是白色糠疹(乾燥斑塊),通常會出現在有全身性乾燥肌膚的孩童臉頰與手臂(屬於異位性皮膚炎的一種)。
在乾性肌膚的類別中,有各種不同階段:
乾性肌膚
短暫的不適、些許緊繃感,以及輕微的脫屑;
極乾性肌膚
明顯的不適與緊繃感、嚴重的脫屑、乾裂、龜裂;
異位性乾燥症前兆
粗糙的乾性肌膚(乾燥斑塊)與輕微的刺激。
健康肌膚受到表層皮脂膜的天然保護,而皮脂膜主要是由水分與脂質構成。
皮脂膜無法滲透,能保護肌膚防止外部壓力與刺激,以及減少水分流失。當表皮上層的水分與脂質未達到正確的平衡,就無法有效地發揮屏障功能,因此會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不適感,如以上所述。
相對於缺水肌膚,乾性或極乾性肌膚是一種長期的狀態,一般是由遺傳所造成。
這是一種肌膚的類型,就像是油性、混合性肌膚等。
除了先天或全身性乾燥,還有因為其他因素所引發的乾性肌膚病 :
包括外在、
環境或天氣狀況、
皮膚疾病 / 內科疾病
異位性濕疹、乾癬等、
甲狀腺、糖尿病、營養不良等,
或藥物治療等
是一種長久的狀態,其特徵是肌膚屏障異常,造成臉部與身體肌膚有緊繃感。
這種肌膚的膚質很脆弱、肌膚紋理緊密、會泛紅,而且缺乏水分與脂質。
偶爾都會遇到的狀況;這是一種可逆的短暫現象,其特徵是由於鎖水不足及水分流失,而造成偶爾的局部型緊繃感。肌膚缺乏保濕,就會讓肌膚變得不安適,以及偶爾的鱗片狀脫屑。在這裡更深入瞭解缺水肌膚。(連結至「缺水肌膚」單元)
若您持續感覺不適,請諮詢皮膚專科醫師診斷您是屬於乾性肌膚或缺水肌膚。
若肌膚突然變乾燥,該了解討引發因子是什麼:
若有發現造成的因素,就應盡快調整。
除了造成的不安適感,乾性肌膚也會讓刺激與過敏媒介滲透到肌膚裡,還會促使出現或持續出現特定的肌膚病症(濕疹、乾癬),
因此乾性肌膚需要加強滋潤。
每天清潔一或兩次,使用保護肌膚屏障的溫和清潔產品清潔臉部。
以輕拍方式擦乾肌膚,並避免磨擦。
每天早晚清潔肌膚後,輕柔地塗抹保濕與滋潤保養品,以緩解拉扯緊繃的感受,以及防護肌膚免於外在壓力傷害,要使用適合的產品滋潤臉部與身體肌膚。